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Project FZR280(II) -SRV250引擎下半部拆解


這次引擎下半部是比較難了

花了兩天 共2小時 (含查資料)

重要的事 要準備特工

可以準備電動板手----雖然我只用它來拆一顆螺絲


難就先來拆右曲軸箱吧(離合器側)

(1)先拆濾心蓋螺絲


(2)拆離合器蓋螺絲
輕輕敲一下 外蓋就可以拔出來看見離合器了喔


(3)拆下離合器總成
使用12號梅開板手可以搞定



中間那顆是我為唯一用電板打下來的
原因:電板瞬間扭力大

由上到下
從動齒輪總成  →   離合器轂+彈簧*4   →   壓力板+摩擦板+離合器鋼板


拆掉離合器總成後

空空的



(4)拆機油幫浦
    用衝擊起子


拆C扣    用小工具-------小剪刀


機油幫浦下很奇怪的東西  (之後補圖)


(5)抽變速桿+變速柄


變速柄

變速桿


呼~右曲軸箱大約拆完了

----------開始拆左曲軸箱(電盤側)----------

(1)拆下電盤側

電盤內仁
發現一個與FZR非常非常不一樣的地方
FZR(3KW)是兩點火訊號產生器 SRV(4DN)只有一個

轉子總成

拆轉子總成比較特別需要用到特工!!!!

特工上後...... 就可以把轉子轉下來了......

我的轉子是直接用彈出來的
差點打爆我的地板



(2)拆下惰齒輪
拆下惰齒輪最重要的就是"半月鍵"
用一字起子就可以敲下來(不用太大力)

(3)拆內鏈


------左右都空空就可以拆到齒輪箱------
拆齒輪箱最重要的部分就是......
要像撥剌啊(蛤蜊)一樣慢慢剝 (見縫慢慢插)

剌啊圖

剝開後

就開始把齒輪組拔下來
已拔下的齒輪



拔曲軸需要用到特工    我沒有  

所以開始休息去了喔.......










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Project FZR280(I) -SRV250引擎上半部拆解

自從我的FZR由149c.c.進化成151c.c.

心中有個想法......

該不該升級呢?

要怎麼升級的方向呢?

曲軸 47mm 還是 66mm

汽缸 52mm 還是 55mm(好像只有55mm有鍛造活塞)

要送去給別人改呢?還是自己來?

自己來要怎麼搞呢?

這些問題讓我困惑了接近三年

終於決定了


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取得了一顆 SRV250(4DN)的引擎


所以呢我就只好........做66區軸搭52缸了

所以這一篇呢 是要講拆解SRV250引擎


以上兩張是標準的SRV250(4DN)引擎

當然就先拆後缸

唯一有墊片的一個天柱

拆下正時齒輪的外蓋


可以看到正時齒輪了(要拆正時齒輪最好也要拆自動條鏈器)


最好插一個固定物在正時齒輪的洞洞中固定齒輪
不然會一直轉


拆下汽缸頭後........
當然是先來看看氣缸的狀況嘍~~



以上....看起來還好

來看看汽缸頭吧~  也還好




汽缸外徑:約59mm
汽缸內徑:49mm
汽缸頸長:25mm
汽缸總長:110mm




這是花了約1hr的成果  後缸卸下



----------以上 2014年1月16日11點左右處理----------

----------以下2014年1月20日11點處理----------

我花了20分鐘把前缸卸下
還有前後缸活塞

這次的目標  前缸


拆下汽缸頭後   有些髒髒


燃燒式顏色怪怪的


把活塞一到下死點 ,活塞側裙都下去了
這就是66曲軸的汽缸為啥要用多25mm得汽缸頸
不然活塞可能會掉出來.....


拆活塞就要把C環(或G環)先拔除 才可以拔出活塞銷



這樣引擎上半就大部分拆解完成了.......

總共花了大約1hr30分鐘(含拍照)

有工具和有方法拆解才會快


就在等一下  就可以看到我拆解引擎下半部了

自己私心預計3hr完成拉

就看我的速度囉~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初見GX680


咳~咳~
看到這個文,你一定覺得這小子又要說啥奇怪的東西了吧....
沒錯我又介紹的就是 中篇幅(Medium Format)系統 中的一隻SLR
通常中篇幅(Medium Format)系統 用的底片就叫做 120/220
120/220 底片大小
名稱長寬比公定尺寸
(毫米)
每卷底片可拍張數
120220
6 × 4.51.35:156 × 41.515 or 1630-32
6 × 61:156 × 5612 or 1324-27
6 × 71.25:156 × 701021
6 × 81.37:156 × 77919
6 × 91.50:156 × 84818
6 × 122.1:156 × 118612
6 × 173:156 × 16849
6 × 244:156 × 22436
還是要來一張比較圖才可以顯現出 中篇幅(Medium Format)系統 的霸氣






以上看完大小 就要來介紹今日重點 Fuji GX680

GX680分三代
  • Fuji GX 680 (1989–1995)
  • Fuji GX 680 II (1995–1998)
  • Fuji GX 680 III (1998–2007)
而我拿到的版本呢是第一代

先來看一下拿在手上照

這台看起來拿得輕鬆~ 但是他有4.2kg+(不含電池)
而且他沒有背帶這種東西 完全是為了studio而生
沒辦法   我就是篇幅控 
D200 (1kg) → M645 (2kg) →GX680 (4kg)   超爽的

拿在手上拍沒辦法看出他的巨大感
所以只好請出 Mamiya 645super 與 Nikon D700 和他合照


GX680 有幾個很好玩的功能
移軸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 移動光軸 來修正成像

Lens-Shift
左右:15mm 

上下:13mm
Lens-Tilt
水平垂直: ±12°

  • 蛇腹
就是他沒有對焦環
利用改變鏡頭與底片間的距離來對焦
鏡頭與機身間黑色的就是蛇腹
因為GX680用的是蛇腹系統 所以才可以有移軸這個功能

  • 鏡間快門
GX680的快門比較特別 大概是這樣.......
參考資料-單眼鏡間快門



來一張煞氣的 FUJI             GX680






以上參考資料都附在連結裡了!!!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簡單介紹 Bitcoin(比特幣)

Bitcoin(比特幣) 是最近非常紅的一個名詞


  • 什麼是Bitcoin(比特幣) ?
簡單來說它是一種電子貨幣

貨幣總量被限定為2100萬個


單位
1位元幣(Bitcoins,BTC)
0.01位元分(Bitcent,cBTC)
0.001毫位元(Milli-Bitcoins,mBTC)
0.000001微位元(Micro-Bitcoins,μBTC)
0.00000001聰(satoshi)(基本單位)

區塊的總數乘以每個區塊的位元幣值就是現存的位元幣總數。每個區塊的幣值在最初的210,000個區塊中是50BTC,之後210,000區塊是每區塊25BTC,然後是12.5BTC、6.25BTC,以此類推。最後一個產出位元幣的區塊將是編號為6,929,999的區塊,這大約會在公元2140年前後發生。屆時流通中位元幣的總數將恆定維持在20999999.9769 BTC。生產的獎勵會從 0.00000001 BTC變為0,然後將不再有新的位元幣被生產出來。
所以現在是非常難挖


  • Bitcoin(比特幣)如何儲存?
電子錢包 軟體(帳戶餘額與收付款) 


使用者端名稱                                 網址
Multibit        (雲端資料區塊功能) http://multibit.org/
Bitcoin-Qt    (中本聰使用者端)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bitcoin/
My Wallet    (線上錢包,獨立式) https://blockchain.info/wallet
Coinbase      (線上錢包,混合式) http://coinbase.com
Electrum                                                 http://electrum.ecdsa.org/
Armory         (具有離線儲存功能) http://bitcoinarmory.com

  • 如何獲取Bitcoin(比特幣)?
簡單來說就是挖礦
位元幣礦工透過解決"具有一定工作量的工作量證明機制問題",來確認交易和防止雙重支付,來管理位元幣網路。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化名)把透過消耗CPU的電力和時間來產生位元幣,比喻成金礦消耗資源將黃金注入經濟。

"具有一定工作量的工作量證明機制問題" 簡單來講就是計算。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致冷片實作




現在就是要實作了

需要一片 TE(Thermoelectric Cooling Module)和 一個散熱器(cooler)

就可以簡單製作簡單製冷裝置

以下是常見的TE


cooler是要放在熱面


目標

冷面可以到-5度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Thermoelectric



這篇呢


我這次要介紹的是


熱電致冷晶片(Thermoelectric Cooling Module)

溫差發電晶片(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Module)


這兩個的原理分別為

珀爾帖效應(Peltier Effect)&塞貝克效應(Seeback Effect)


但是我只要介紹 熱電致冷晶片

熱電致冷晶片&溫差發電晶片 他們都是半導體結構 以PN為一對





(a)溫差發電晶片(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Module)


(b)熱電致冷晶片(Thermoelectric Cooling Module)


熱電致冷晶片(Thermoelectric Cooling Module)







一塊N型半導體和一塊P型半導體材料集成電偶對


在這個電路中接通直流電流後,就能發生能量的轉移





電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頭吸收熱量,成為冷端。

電流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頭釋放熱量,成為熱端。

吸收熱量和放出熱量的大小由電流大小來決定。



熱電致冷晶片(Thermoelectric Cooling Module)


零件號碼系統 TE C1 - 071 030 - 30
                          a     b      c      d      e


a:Thermoelectrics縮寫

b:晶片層數 C1 C2......

c:PN對數量

d:最大工作電流 03.0 A

e:面積 30 mm X 30 mm





----------

其實我主要是想把這個技術拿來做冷卻


因該是拿來改造 DSLR 改造成 cooled CCD/CMOS


cooled CCD/CMOS 會有非常少的熱雜訊